重生之再许芳华
字体:16+-

第七百六十二章 苏公出征,大君来使

中秋次日早朝,百官上谏兴兵,夺回归化,并讨伐北原边城,将屠城之恨还诸其身,才能算是替归化军民讨回公道,略雪耻辱。

于是问题来了,该由谁领军去往北疆?

秦氏党羽力谏,可令榆林卫指使钟光兆为将出征,理由是钟光兆曾随太宗亲征归化,立有战功,又在西、北相交之地镇守多年,熟悉地形,可担重任。

太皇太后心中警钟大响。

因为这钟光兆是秦怀愚女婿,秦二爷一母同胞的庶出妹妹,正是钟光兆之妻室。

若让他领兵出征,兵符交出容易,可由太皇太后收回却难。

钟光兆若得胜归来,兵符上交君帝也是名正言顺。

天子当然大为赞成。

垂帘之后,太皇太后扶紧椅柄,目光阴冷下来。

因为她总算怀疑,归化失守是有人在后策划,目的在于兵符!

否则,实难理解归化那员投敌叛国的将官怎能胆大妄为至此,置家族不顾,若是他自己独身跑去北原,即使荣华富贵,又有何益?

太皇太后甚至怀疑失踪的将官是被人毁尸灭迹,投敌叛国大开城门者另有旁人。

叛国之罪十恶不赦,诛连甚广,究竟那罪逆是因多大利益才行这猖獗之行,而谁才能给得起这么大的利益?!

答案呼之欲出。

太皇太后凌厉的目光紧盯垂帘之前的龙椅。

丧心病狂!决难饶恕!

而朝议之后,竟又收到齐城军报,居然是为尤安请功。

齐城卫指使称,倘若不是尤安通报及时,北原军攻占归化后直袭齐城,齐城决难抵御这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当然,请功是一方面,重要的向朝廷求援,北原重兵屯境,不仅齐城危矣,便是北疆九城也足胆颤心惊,期望朝廷及时调兵支援北疆险情。

尤安这幸免于难还真是巧合,太皇太后冷笑不语。

偏巧,他又是秦府姻亲!

但这一场战争势必要打,不过兵符坚决不能交给秦党。

太皇太后在这一刻已经坚定彻察之心,倘若真如她所料……天子理应万死!

于是朝堂之上,又有上谏,归化边军损失惨重,而北原又来势汹汹,仅凭地方守军怕是难以缓和迫在眉睫之势,当调禁军往战。

卫国公自然是最有资格领兵出征的将领。

“调虎离山,原来如此。”旖景得讯之后,冷笑摇头。

天子料到太皇太后势必不会将兵符交给钟光兆,而最为信重,又有能力领兵作战之人,只有卫国公。

但明知是天子诡计,卫国公却不能拒绝。

实际上他也是斗志积发,等不及要将归化夺回,力挫北原,以雪归化被敌军屠城之恨。

只卫国公一离京城,身为总卫同知的黄陶便有大权截制京卫。

天子的诡计还不仅于此。

因为太皇太后坚持,他“无可奈何”答应让卫国公领军赴往北疆,却提出边疆势急,也当调钟光兆速往援助,卫国公可为大将,钟光兆当为副将,两军汇合,钟副将听从卫国公之令行事。

这理由,太皇太后同样也不能反驳。

圣令很快下发。

显王请了卫国公过府,一同商议。

虞沨直言不讳:“岳丈此行十分艰险,圣上虽不至于拿北疆十城作为赌注,可当岳丈力克北原,班师回京时,说不定会被钟光兆算计。”

天子之谋,虽意在掌握京卫逼迫太皇太后让权,可也决不能容忍卫国公安返,将兵符再交归慈安宫,势必会让钟光兆行暗杀事。

“那我就等着钟光兆的手段,与他一决生死。”其实归化的事一出,大长公主却比太皇太后早一步料到背后阴谋,实因大长公主虽不善长内宅阴私,可到底曾经征战沙场,对军政大事却要比太皇太后更加敏锐。

再有接下来天子的一番行动,大长公主几乎已经推断出全盘阴谋,早叮嘱了长子诸事小心,以防肖小暗算。

只不过这个险关,无论如何都要直面,回避不开,而大长公主与卫国公也都不想回避。

“我这一出征,京卫便将落入黄陶手中,可他威信不足,太皇太后又已临朝,若生变故,有太皇太后手诏,大部京卫也不会任由黄陶指令,细节事宜我已交待荇儿,京城之事,就要拜托给两位殿下。”卫国公对显王父子交代。

实际上归化之事一出,大长公主再无犹疑,激愤不已,称天子祸国殃民,实不可谅,遂下定决心要助慈安宫废帝,而在此之前,卫国公对黄陶的盯防一直没有放松,那些得其笼络的京卫职官卫国公心知肚明,具体情势已经交付长子,什么人该当防范,而什么人决不会屈服黄陶,诸如仔细,卫国公已经列明,而自家亲信,当然也有交待。

不过这回出征,夺回归化力克北原才是关重,卫国公大部心腹都要随同前线,京中情势略显胶着。

“岳丈自当小心,京中诸事,小婿会与大舅兄、三叔等商议行事。”虞沨说道。

刚与秦家断绝姻亲关系的分卫指使蒋三爷,这回也被天子圈定在随征的范围,显然是因蒋三爷向慈安宫“投诚”,让天子忌备上了,既然不能争为己用,干脆远远调开。

太皇太后没有反对,显然是不察天子紧接着就会发动政变逼她让权,且以为天子的阴谋不过是为了争夺兵符。

便是三娘夫婿蔡振这个神机营把司,也险些被天子下令随军,还是显王上谏及时,称京都也不能失于防范,太皇太后这才有所警觉,找了个蔡振年轻气盛却不够资历的借口,把他留在京城。

八月下旬,卫国公率京卫六部三万余大军整装待发,西梁却有国书递至。

是西梁王自觉垂垂老矣,多有不济,欲禅位于大君,念及大君是大隆皇室血脉,允其先归故国祭奠先祖。

虞沨却收到一封私信,是殷永执笔,得知西梁已闻归化失守,北原又再逼犯大隆国境,大君此行,应当别有目的。

好消息却有两件,一来安瑾已经顺利产子,母子均安。

另有一件,却是大君在得旖景亲书之后,已经将晓晓交返,这回随西梁来使,殷永夫妇也当返国,晓晓已经在他夫妻二人手中。

“京都情势混乱,是否让晓晓暂留楚州?”旖景虽恨不能立即与女儿团聚,可想到接下来的一场风波,未免担忧。

“安然一行既然是随西梁使团一同归来,便没有借口在楚州滞留。”虞沨蹙眉,太皇太后既然对众公布旖景并未被掳,而是受令在楚州小住了一段儿,晓晓也就只能是暂时居留楚州,不可能再称她是被戚家堂扣留为质,这事情已经告一段落,安然这回又途经楚州,没有不将女儿接返团聚的道理。

“没关系,天子这回势必一败涂地,我决不会让他得逞,晓晓回来也好。”虞沨须臾拿定主意。

九月重阳。

北疆传回战报,卫国公首战告捷,斩获北原军将万余,大挫其勇,眼下正在围困归化,预备正面总攻。

而西梁使团也已获许入境,正在前往锦阳途中。

在卫国公领军出行之前,御史吕简上折,自请为随军御史,立誓彻察叛国投敌以及杀害包眺真凶,太皇太后允准。

也交代卫国公,夺回归化,力克北原是首重,可也务必配合吕简行事,无论归化失守涉及何人,察明真相,决不姑息。

太皇太后显然也痛下决心,若察明天子果然行此残害忠良“自舍疆域”之恶,再不容忍。

一系列本在准备的事情,原来仅只针对秦氏一族,可到此地步,太皇太后显然转改主意。

于是身陷役庭的子若姑娘,终于盼来了摆脱困境的“曙光”。

而此时此刻,秦怀愚一扫前些日子的郁堵焦躁,虽举家迁出赐邸,却还有闲心大置宴席,用的当然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庆贺大隆军队首战告捷,夺回归化有望。

实际上,却是趁此机会笼络故旧,为接下来的计划准备。

他的举动自是被太皇太后察知,连冷笑都懒得付之一个。

皇后大约也察觉到一些风声,以为慈安宫朝不保夕,这段日子居然十分消停,可重阳才过,她就等来了生母区氏立即处刑的噩耗。

当众,绞杀!

京都百姓许多击掌叫好。

可怜名门贵妇落得这般人人喊杀的凄惶,生命最后一刻,举目四顾,只有义愤填膺,没有半分同情。

她豁出性命坦护的女儿身陷深宫,也只能为之失声一哭。

而她无可奈何坦护的家族,甚至没有一人来此送行。

绳套绕颈,区氏最后嘲讽一笑。

也不知是在笑自己,还是笑她曾经的夫家,那些看她送死,却连冷眼都不予以的人。

皇后娘娘,妾身已经竭尽全力,将来,只望您好自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