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大明
字体:16+-

大航海时代

今日忙于新房装修,每日在现场监工,导致油漆中毒,浑身不舒服,左眼角膜炎发,因此今日更新可能不稳定,在此向诸位道歉,等稍有恢复一定补上!谢谢大家的理解!

名词解释

大航海时代,又被称作地理大发现,指在15世纪~17世纪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发起的广泛跨洋活动与地理学上的重大突破。这些远洋活动促进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沟通,并随之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开始抬头。

欧洲则在这个时期快速发展并奠定了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人们不仅在这个时代中发现了新的大陆,增长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也极大促进了欧洲的海外贸易,并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新航路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的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也是复杂而矛盾的。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大发现”是以当时欧洲人的眼光,而非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发现。有人误以为“地理大发现”是单纯的发现北美新大陆,其实是几个地理事件的综合。

编辑本段航线开辟详述

地理大发现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

15世纪末,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货币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好像谁有了它就

新航路的开辟

有了一切。金属金银是理想的货币。中古的西欧,最初实行银本位制,15世纪以后,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金银同是国防贸易的支付手段。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像发疯似地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哥伦布就说过:“黄金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有了金,甚至可以使灵魂进入天堂。”

然而,欧洲产金不多,银主要产于德国。从15世纪后半期起,德国年产银量不断增加,仍然不能满足需要。西欧商人在同东方贸易中运进价格昂贵的丝绸和香料,又使贵金属大量外流。有些国家为缓解贵金属短缺,一再下令禁止金银出口,仍然不能解决问题。1275年夏,威尼斯人马可·波罗(Marcopolo,1254—1324年),随父亲、叔父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盛宴欢迎。他在中国居住和为官17年,1295年回国后发表《马可·波罗行记》(又名《东方见闻录》,由马可·

波罗口述,比萨人鲁思梯谦整理成书)。书中描写北京的宫墙、房壁和天花板满涂金银,日本的金多无数用来盖房,而且声言绝对确实可信。这本书广泛流传,使西欧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去。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15世纪末以前,从西方通往东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陆路,即传统的“丝绸之路”,从君士坦丁堡登陆,经小亚细亚、黑海和里海南岸至中亚,再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国。另两条是海路:一条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另一条从埃及经红海至波斯湾,再换船到印度和中国。

这几条商路本来就经过意大利、阿拉伯、拜占庭和波斯等地的商人多次转手,才能将货物运抵西欧。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于是,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15世纪时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必托勒密

要的条件。

当时的欧洲人已能制造多桅快速、载重数百吨甚至千吨适宜远航的大船。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之手于14世纪传入欧洲,已被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圆说,日益被人们接受。1477年,佛罗伦萨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1397—1482年)绘制世界地图,把中国和日本画在欧洲的西方,坚信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中国、印度和阿拉伯人的航海成就,有助于欧洲人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1405—1433年间,中国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亚、非30余国和地区,最远抵达今东非肯尼亚的马林迪,并有完整的航海图,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印度和阿拉伯的航海家早就航行在印度洋上,他们还沿非洲东岸向南航行,最远到达今莫桑比克。15世纪末,葡萄牙人达·伽马就是利用上述航海成就,开辟了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直达印度的新航路。

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完成领土统一和实现中央集权。两国的专制君主以及贵族、商人,为掠夺黄金、白银,扩张势力,积极支持航海事业和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统一又是在“收复失地”、即反对伊斯兰教徒的胜利斗争中实现的,于是15世纪末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现一股空前的宗教狂热,希望与信仰基督教的东方君主联合起来,共同夹击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上述各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终于使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探索新航路和进行殖民掠夺的总先锋。

西欧直达印度新航路的开辟

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侧,大部国土濒临大西洋。从15世纪初起,其统治者积极参加对非洲的航海探险和殖民活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开通绕道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新航路恩里克王子

。在里斯本著名的帝国广场上,一座高大挺拔的乳白色大理石纪念碑屹立在波涛汹涌的特茹河畔。在由一组群雕构成的基座上,高耸笔直的碑柱直插云霄。从侧面看去,纪念碑犹如一艘在大海中劈波斩浪、昂首航行的大船。基座上雕刻的数十个人物都是葡萄牙航海家和航海事业的历史功臣。

纪念碑正面的碑文写着:献给恩里克和发现海上之路的英雄。这个纪念碑于1960年葡萄牙航海大发现奠基人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时所建,因此又称恩里克王子纪念碑,也称航海纪念碑。恩里克是最为世人熟知的葡萄牙人之一,以航海王子闻名于世。恩里克王子实际上并没有出海远航,只是在1415年随王国船队出征过摩洛哥的休达。恩里克全名为唐·阿丰索·恩里克,1394

年出生在波尔图,是若奥一世国王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英国人。他自幼沉静踏实,喜好钻研,专心致志于既定目标。他随船队到达休达后,刻苦研究了大量历史文献,积累了宝贵的航海资料。他确信,地球上尚有许多未知的大陆等待人们去发现。于是,一个宏大的设想在他的脑海里初步形成。他认定,葡萄牙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自休达返国后,恩里克便一心一意地投身于航海事业。他远离豪华舒适的宫廷,放弃了婚姻和家庭生活,选择葡萄牙西南角荒凉的圣维森特角附近的萨格雷斯定居下来,在这里创立了一所航海学校和一个天文台。他从国外招聘有名的宇宙学家和数学家,研究了搜集来的大量信息。之后,在萨格雷斯开设船坞建造船只。经过多年的研究、训练和准备后,恩里克于1418年派出船队首次出航,并在当年发现了马德群岛的桑托斯港岛,继而于次年发现了马德拉岛。其后,他派出的船队又相继发现了亚速尔群岛各岛屿。从那个世纪30年代起,恩里克向当时人类的航海极限发起挑战。他精心挑选了葡萄牙第一流的探险家和英勇无畏的水手。这些忠心耿耿为他的航海事业效劳的船长和船员,遵照他周密的计划和部署,先后发现了几内亚、塞内加尔、佛得角和塞拉里昂。据史书记载,恩里克曾三令五申他的船长,要同被发现陆地上的土著人和睦相处,主张在那里进行和平的殖民。这就是后人称之为的地理大发现。后来,葡萄牙王室受到寻找黄金、贩卖黑奴等物质利益的驱使,航海大发现变成了武力征服和掠夺,演变为残酷的殖民主义统治和压迫。

15世纪上半叶,葡萄牙航海发现取得的成就震惊欧洲,恩里克不仅为葡萄牙人所景仰,而且受到欧洲人的尊敬。欧洲人尊称他航海家,葡萄牙人则亲昵地称呼他恩里克王子和航海王子。他对人类的贡献远远超过一位航海家的丰功伟绩。葡萄牙历史学家雅依梅·科尔特桑说:“我们不能忘记这一事件的世界意义,因为它与过去有联系。”也就是说,葡萄牙人从其他民族以往的经验中得到了启迪,它的后果是对新人类的诞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葡萄牙人对恩里克的爱戴与崇拜达到极高的程度,以致把他的形象神圣化了。传说,他是一个纯粹而又严肃的修道式人物,把一切个人情感和欲望置之度外,从不为琐碎之事占用宝贵时光,耽误航海事业。恩里克1460年因病在他的航海基地萨格雷斯谢世,终年66岁。历史学家都评价说,无论对葡萄牙还是对整个欧洲,他的一生及其事业的重要性是无法估量的。从他的航海时代起,每一个从事地理大发现的人,都是沿着他的足迹前进的。

为了表示对他的永久敬慕,葡萄牙人民为他建立了纪念碑,设立了《唐·阿方索·恩里克王子勋章》,表彰对葡萄牙做出贡献的本国和外国文化人士。恩里克王子的名字永远同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和航海大发现联系在一起.在15世纪70和80年代,葡萄牙人抵达刚果,安哥拉和纳米比亚。1487年(或1486年),巴托洛缪·迪亚士(约1450—1500年)率3只船沿非洲西海岸继续南下,途中遇到风暴,经过十几天的搏斗,竟于1487年2月漂到非洲东海岸的阿尔戈阿湾附近(南纬33度,东经22度)。

这是欧洲人第一次绕过非洲南端到达非洲东海岸。1488年,迪亚士返航时到达好望角,由于风浪极大难于航行,称之为“暴风角。”葡萄牙王认为,到了此地前往印度大有希望,遂改名“好望角。”迪亚士的航海图和资料,在达·伽马后来远航印度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1497年7月8日,葡萄牙贵族瓦斯科·达·伽马(约1460—1524年),奉葡王曼努埃尔之率领约170名船员、分乘4艘船,从里斯本出发,前往印度。11月22日绕过好望角。12月初到达迪亚士所到最远处阿尔戈阿湾,继续北上。经莫桑比克、蒙巴萨,于1498年4月到达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遇到有经验的阿拉伯水手阿哈默德·伊本·马吉德。在他的领航下,沿着中国和阿拉伯海员早已熟悉的航线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即《瀛涯胜览》里的古里)。

次年9月,达·伽马率领满载香料、宝石的船队回到里斯本,受到奖赏和隆重欢迎。这次航行所得纯利为航行费用的60倍。1502年初,达·伽马第二次率船队远航印度,沿途拦截商船,杀人灭口,炮轰卡利卡特,强占果阿和柯钦。次年9月回到里斯本,被封为印度和海上事务顾问、维迪奎埃拉伯爵。

1524年9月,达·伽马第三次去印度,并被葡王任命为印度总督。达·伽马的航行使西欧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终于开辟成功,促进欧、亚两洲商业和航运业的发展,同时也开始了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的血腥殖民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