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唐
字体:16+-

第六十九章 社稷(一)

不知李卢氏留下沈丽娘说了些什么,总之丽娘一回到房中便锁上了屋门,独自在屋中低声抽泣。这些李括当然都不知道,因为他才一出娘亲的屋门就接到皇帝陛下的圣旨,宣他即刻进宫。

刚刚新婚的小郎官不知何事让皇帝陛下如此心急,便使了银钱予那中使,希望能探听出些消息。可那宦官却苦笑着把银钱推送了回去,言明他并不知情。

与皇帝陛下也打过了几次交道,少年对这个圣明帝王多少有些了解。在他看来,皇帝陛下固然英明神武,开创了开元盛世。但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他老人家有时确是小孩子气,往往会不顾一切的做些意气之争。这次紧急宣他入宫,莫非又发生了什么大事,惹得陛下他老人家心痒?

在中使的催促下,少年忙换了朝服,与传旨人一道进了兴庆宫。这些时日来,皇帝陛下便终日待在勤政务本楼内。除却一些必须参加的大朝,陛下已很少上朝临政。至于日常需要批复的一些奏疏,陛下便悉数交予杨钊,和以往托付给李林甫一样,不过是换了个人,本质并没有改变。

杨钊在陛下的刻意扶持下,现在风头正劲,已隐隐压过了病相李林甫。不过皇帝陛下一直没有剥夺李林甫的右相之职,杨钊作为臣子也不好把事情做得太绝。不过许多李林甫的门生故吏倒多是被外放了刺史、别驾一类的官儿,虽是品级得到了提升,到底不如待在长安来的舒坦。

一级级的攀上玄梯,在转过牡丹屏风的一瞬,李括直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

“废物,一群废物。到了朕用你们之时,都成了一群哑巴。朕养你们何用,何用!”

杨钊、陈-希烈、王銲、崔潜等朝廷大员纷纷一字排开跪在地上,承受着皇帝陛下的雷霆暴怒。上好的赤色波斯地毯上散落着一份份奏折,众人皆是屏息凝气不敢抬头。

“陛下,李将军到了。”那中使冲李隆基躬身一礼,尖声道。

“微臣李括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李括应声跪倒,叩首道。

“哦,李爱卿来了,且过来看看这份奏折。”李隆基瞥了一眼御案下跪着的朝廷股肱大臣,斥了一句:“你们也起来吧,难道还跪上瘾了!”

李括走到近前,拾起李隆基所指的那份奏折,翻开来稍作浏览。少年越看越惊,及至最后眉毛已经拧了倒悬。

“陛下,这......”少年亦不知该如何作答,为难的望了李隆基一眼。

“看来,并非空穴来风啊。”李隆基叹了一口气,摆了摆手:“先前相国府下掌柜私自囤积铁器兵刃,朕还以为是个例,但你看看这封奏折,大食人分明已经秣马厉兵,意欲进犯我西域四镇了!”

皇帝陛下所说确实非虚,从奏疏的内容来看,安西斥候在葱岭一代发现大量不明身份的游骑。虽然还不能确定他们的身份就是大食人,但基本已是八九不离十。何况大食人向呼罗珊一代增兵已非一日两日,布哈拉更是重兵集结,来往行商皆需验明路引文书严防奸细混入。

纵观如今天下,番邦中也就大食人能与大唐相抗衡。

“高仙芝向朕诉苦,说安西地广人稀,兵力严重不足,无法做到戍守好每一处堡塞。只是他可知道,朕也是无可奈何啊。”李隆基摇了摇头接道:“我大唐刚与吐蕃展开了一场大战,北面又得提防着契丹和奚人。哪有多余的兵力给他高仙芝增补边防。”

“陛下,以微臣之见,大食人觊觎我安西四镇久矣,不得不防啊。不如调淮南团练兵入关,随高将军增防边关。”答话的正是现在风头正劲的大唐左相杨钊,在他看来,中原诸州县的团练兵并无太大用处,不如调入安西供高仙芝调遣。这样,高老头手里有了足够的兵,就不会三天两头的上折子,发牢骚。他们这些朝廷大员耳根也就落了清静。

“调团练兵入安西?”李隆基蹙起眉头,细细忖度着。这倒也是一个法子,只是这团练兵从没有上过战场,可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

“陛下,万万不可!王銲抢过话头,言辞反对杨钊的主张。”王銲剜了杨钊一眼道:“这团练兵仅仅是做州县防卫之用,其战力不可与中原禁军相比,更不可能跟边军相提并论。我大唐精锐兵力多出自安西、幽燕两地。调团练兵入安西,还不平白落了高仙芝笑话,说我大唐无可用之人吗!”

他倒不是真的认为团练兵的战力有多么不堪,只是凡是杨钊支持的观点他就要反对。老相李林甫的离奇病倒让朝中势力突然失衡。一向低调的杨钊突然发难,接连把许多李相爷的嫡系外放到偏远州县,这种明升暗降,钝刀子割肉的手法实在高明。若是不做抵抗,不出几年,朝中李相爷的门生故吏还不得被姓杨的清洗了个遍?

他王銲身为李林甫的左膀右臂,李党的股肱,自是与李林甫唇亡齿寒。在这个生死关头,如何能不斗,如何能不争?凭什么他杨钊可以一步登天梯,难道就因为他死皮赖脸攀上关系的远房族妹在宫中做贵妃?

“王大人此言差矣!”杨钊可不是好惹的主,既然他王銲亮了剑,自己就不会挂免战牌!不就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京兆尹吗,下一步收拾的就是你!

“杨某认为,战力在将不在兵!老话讲的好,千军易觅,一将难求。凭借高仙芝将军的手段,什么样的兵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何况,精兵也是练出来的。中原州县的团练兵之所以战力稍差,就是因为没有杀过敌,没有见过血。这次派团练兵入安西,就是要用实战历练他们,只有如此,我大唐的兵力才能够保持实力均衡。”

王銲亦是不甘示弱,扬了扬脖子道:“杨大人好一番书生气!战场非儿戏,让团练兵对着大食人的长枪历练?让团练兵对着大食人的弯刀历练?都是我大唐子民,陛下怎么忍心他们去送死!”

“够了!”见二人越吵越过分,李隆基愤恨的重拍了一记桌子。这些他的左膀右臂,这些他的股肱重臣,脑子里顾虑的尽是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若是放在平时也就罢了,毕竟他是天子,富有四海,不会在意那一点恩惠。至于以公谋私,只要不太过分,不触及自己的底线他都不会太过追究。

但现在是什么时候?大食人正打着安西四镇的注意,这些股肱重臣还有心思在这里勾心斗角,思量着怎么算计对方!

“团练兵一事暂且不提,李爱卿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听听!”李隆基冲李括点了点头,吩咐道。

“臣遵命!”李括拱手行了一记军礼,思量了片刻道:“以臣愚见,与其舍近求远调团练使入安西,不如再次于关中募集长征健儿!”

在李括看来,杨钊所提的建议很不可行。一来,除却团练兵被人诟病的战力问题,缺额问题也很严重。实际编制一千人的军营,真正能拿起兵戈的恐怕连七八百都不到。二来,团练兵虽然战力不强,但毕竟也是编制在体制内。若是征调其入安西,那空下的位置由谁来补?

而如果募集长征健儿的话,虽然战力也很弱,却不存在上述两种问题。何况,长征健儿算是募兵,朝廷允许他们终身免除课役,其装备给养全部由国家供应。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携家带口,并分配到田地房屋,这样一来就意味着身份可以世传,父传子,兄传弟,世代为兵。

这样的恩赐绝对可以让士兵产生归属感,会为大唐效死命!

李隆基听到这个方案,眸子中闪过一丝精光。若真说起这长征健儿来,还是他李隆基的首创。从开元二年起,他就募集长征健儿去往边镇,怎么自己就没有想到呢!

“李爱卿,你说的有些道理。只是这关中之地多望族,有多少人愿意前往西域呢?”

李隆基皱起眉头,提出了一丝疑问。以往长征健儿,多是从将要复原的军人中征集,再不济者也是从边郡募集。安西地广人稀,显然不具备征集健儿的能力。这么算来,也就是人口繁密的关陇距离安西较近了。

“这个简单,只要陛下将此事交予微臣去办,微臣保证可以为陛下募集一支精锐之师!”

“哦?”李隆基眼睛微微眯起,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少年。他越来越看不透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不知为何,他竟然隐约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初生牛犊,血气方刚!这个少年不同于一般的世家公子,早年坎坷的经历让他很早的成熟。由于早早被家族遗弃,这个倔强的少年亦不会从家族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他是在为自己谋,为大唐谋,为他李隆基谋!

想及此,皇帝陛下面上如云的愁容终于散开。

....................................................

ps:小七要干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