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唐
字体:16+-

第八十二章 血袍(七)

唐军所构筑的第一条防线位于双龙谷两条纵巷的交界处,是一道天然的鸿沟。

十余丈宽的壕沟虽然不能将重新焕发斗志的吐蕃人完全阻绝,却可以很好的减缓吐蕃人进攻的速度。双龙谷从远处看呈一倒葫芦形,而这壕沟便是葫芦的颈项。宽敞开阔的谷地在这一壕沟处迅速缩窄,只能容许一百余人同时通过。

吐蕃人绝对兵力虽占据明显的优势,在这狭窄的壕沟前,却不得不分成数个百人队依次通过。这样一来,他们的人数优势便荡然无存,只能冒着被砂砾刺伤脚掌的风险,与唐军进行一对一的肉搏。

唐军凭借地形的优势,先用羽箭漫射杀伤敌军,挫其锐气;等到吐蕃人大部进入壕沟又洒下桐油,引燃一道火墙阻截敌军。经此一番战略部署,作为先锋的三千吐蕃士卒便死伤了大半。兵卒们跳入壕沟便很难攀援上来,往往还没摸着唐军的脚掌便被烧成了一堆灰烬。吐蕃千夫长哭着喊着跪倒在九曲总督埃斯藏脚前,请求给予足够的增援。埃斯藏一方面气愤千夫长的无能,一面又对唐军恨得咬牙切齿。思前想后,他还是拨给了这个千夫长两千人,命他在半个时辰内拿下壕沟,否则提头来见。

那千夫长吓得一步三跌的奔到壕沟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所有兵力压了进去。也许是敌军的火油用完了,也许是唐人的羽箭耗尽了,在大伙儿即将登上布满沙砾的缓坡时,唐军突然鸣金收兵,向后方撤去。

吐蕃千夫长一方面庆幸自己完成了任务,另一方面却也痛恨唐人的不战而退。烧死、射死了自己千把来的弟兄,就这么一声不吭的逃了?

只是他却没有时间去想这些弯弯绕绕,总督大人一声令下,吐蕃中军立时分以千人队攀越向壕沟。众军官一致预料的伏击并没有出现,从第一个兵卒跳进壕沟到最后一个士兵爬上坡原,自始至终唐军都没有射出一支羽箭!

莫非唐人真的撤军了?

绝不可能!他们千里迢迢奔到这九曲城,怎么可能如此轻而易举的放弃?

“传我将令,所有人警戒行军,保护好赞普的安全!”总督埃斯藏皱了皱眉头,终是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

挨到了后半夜,铜武营中的老兵们皆是饥肠辘辘,一脸倦容。激烈的战斗榨干了他们的体力,中午吃过的稀粥嚼过的胡饼根本就不够弥肚缝儿!

疲惫与困乏满满的写在了他们的脸上,却没有人发出一声抱怨。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能退,胜败在此一役,不成功便成仁。

退?退至何处?他们身后便是石堡城,便是陇右十三州,是大唐的乡党和亲人!难道要数万男儿齐卸甲,恭迎蛮夷入华夏?难道要让他们羞惭的对自己的女人孩子说,我们没有出息,保护不了你们,只得将你们送予吐蕃人?

况且吐蕃人的目的难道仅仅只是占据陇右?他们实在有着瓜分大唐的野心!

这场战斗已不再是为了一家一姓,而是为了大唐,为了大唐千千万万的平民百姓!

守住了这道关口,便是守住了大唐收复河湟的可能,便是守住了唐人复仇雪耻的希望!

大非川之战已经成了每一名唐军将士心中永远的痛,他们不会让悲剧再次上演!

男人的职责在于守护!守护妻子、儿女、家园以及一切珍贵的,值得珍惜的东西!

凭什么?便凭他们手中的横刀,便凭一张弓,一壶箭!

男儿当杀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注1)连李太白这么个文人都这么说,自己身为保卫家园的兵勇,还能让人看扁了?

杀的这人不是别人,乃是仇人,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数万袍泽、乡党的英灵在天上看着咧,大伙儿怎么能不爷们一回?

相较于壕沟的深俊难越,这道用枯木临时搭建起的鹿柴就显得有些羸薄了。鹿柴两侧的石台上埋伏了数千白狼族勇士,只需一声号令,便能千箭齐发给予吐蕃人有效的打击。不过即便如此,铜武老兵们需要正面应对的压力依然不小。毕竟对面是数万的军队,毕竟他们是以凶悍勇猛著称的吐蕃人!

“李校尉,都尉大人真的只叫我们守三个时辰?”濮大锤难以置信的盯着李晟,两只眼睛直瞪成了熟透的圆枣儿。

“三个时辰,守过三个时辰即便吐蕃人没有攻破鹿柴,我们也向碎石沟儿‘败去’。”李晟点了点头,轻声道。

“怕个球啊,有我老濮在,就不会放一个蛮子溜过。他们若是想过,便从我老濮的尸体上踏过去!”濮大锤气鼓鼓的抱怨着,话语中火药味儿十足。起先便是弃了壕沟,现在又要弃了鹿柴,到底要退到何处,到底要藏到何处?

李晟无可奈何的耸了耸肩,苦笑道:“我当然知道濮将军勇武过人,但既然都尉大人下了命令,我们便要去执行。这一点,想必你比我要清楚吧。况且以都尉大人的智谋,定是设有妙计,我们只管做好应该做的就成了。”

“唉!”濮大锤胸中满是郁结,啐出一口浓痰:“我老濮最烦你们整的那些那些弯弯绕,要我说打仗就该刀把拼刀把,看看谁的兵器利,拳头硬!”

“如此,这个任务便交给大锤兄弟了!”李晟也不欲与他纠缠,索性允下了一个小小的好处。

“那你可看好了,我老濮是如何杀人的!”濮大锤一挑眉毛,声音中满是自信。

“有火光,有火光!”一名斥候见到远处泛起的星星火点,忙呼喝着。照常理说壕沟距离第二道鹿柴防线并不远,吐蕃人赶到此处用不了这么久时间。不过考虑到他们数万的人数,以及对赞普赤德祖赞安危的顾忌,也就不难理解了。

吐蕃是在步步为营,他们认定了可以稳稳的突破唐军的封锁,他们压根就没把大伙儿放在眼里!

被人如此轻视,众唐兵都觉愤慨不以,若不是李晟在一旁明令禁申,怕已经有头脑发热的兵卒提起横刀,越过鹿柴了!

唉,这些兵勇还是太年轻。李晟摇了摇头,心中默默苦笑。虽然这些铜武营的将士大多是跟着李括一路行来的老人儿,但毕竟没有经历数万人的大战,在应对敌军的心态上还不够成熟。

行军打仗讲究的是稳扎稳打,最忌意气用事。为将为帅者若是只有热血没有智慧的莽夫,那坑害的就不仅仅是自己了。

自己虽然阅历不及这些‘老兵’多,但通读兵书,对这些微言大义还是有些了解。兵书兵书,不可全信亦不可不信。

“叫大伙儿把车弩准备好,等候我的号令!”李晟望向远处越来越密集的光点,下达了命令。

......

赤岭南脉的山峦下,月冷星稀,突厥将领阿布思所率的六万兵卒已经齐聚。

除却他本部的三万同罗骑兵,哥舒翰还拨给了他三万的河西精锐。作为河湟战局棋盘上的一枚重要棋子,阿布思对于哥舒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来,十几万唐军中只有他的同罗铁骑拥有极强的机动性,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奔赴赤岭南线,牵制百谷、宛秀一代的守军。

二来,阿布思有着极强的政治意义。虽然他出身漠北突厥,却在朝中极有人脉,与数位大员都有往来。若是不由他‘立下’这个大功,哥舒翰便无法向朝中这些要员交代,便破坏了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因此,于公于私哥舒翰都不得不让阿布思成为这支唐军的统帅,以最小的代价立下最大的战功。

阿布思自然清楚的知道这一点,因此他才敢丝毫不卖哥舒翰面子。同是一镇节度,为何他阿布思就要比哥舒翰矮上一截?天下没有这个道理!

不过,作为一名武将,他却是不敢公然违抗哥舒翰的帅令的。他清楚的知道河湟战役对唐朝的重要性,对大明宫中那位圣明天子的意义。因此,他采取了最稳妥,最耐人寻味的进攻方式--围而不攻。

他哥舒翰不是希望自己牵制百谷、宛秀一代的吐蕃军队吗,他便将这些吐蕃人牢牢拴在赤岭南线。但若想让自己主动出击,定是绝无可能!

“大帅,北面的山梁间燃起了烽火!”一名副官冲青灰色的山脊指了指,沉声道。

“烽燃山河才是最好,我们又找什么急呢?”阿布思半眯着眼睛道:“苍狼没有绝对的把握绝不会对猎物亮出自己的利爪,且让他们先打着,我们在这里坐收渔翁之利岂不是美事一桩?”

..................................................

注1:李白的这首侠客行,作于开元十四年,写的当是豪情万丈!盛唐的游侠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高度开放和自信。

ps:高潮马上来了,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