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
字体:16+-

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边清闲一边忙

孙子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不管用什么办法攻心,不战而屈人之兵,都是兵法中的上策,毫无疑问,恐吓亦是其中的一种,而且十分有效,甚至比仁义感化的效果还要明显。数千颗人头就是最沉重的砝码,一下子就让昭武县令做出选择,投降马超。

对于马超和郝昭来说,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安民招兵了,马超的三万骑兵确实很强大,但古往今来,单一兵种总是有缺陷的,再强大的骑兵,也需要步兵的辅助,在攻城的时候,步兵的作用比骑兵还要大无数倍。

照理说,初来乍到的军队是很难补充兵力的,但这时候就能看出马超在西凉的影响了,不到三天时间,马超就招募到了两千步兵,而且这两千步兵之中,还有不少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可以这么说,马超招募的步兵一成型,就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在招兵买马的同时,马超和郝昭也没忘记派人联系管亥,有了立足点,管亥就不用冒险攻击乌兰、出丹等县了。

但是,马超和郝昭显然高估了管亥的人品。

前文说过,曹操早就猜测到马超要偷袭凉州一事,这很正常,战场少了马超这样的大将,曹操不可能察觉不到的,所以得到了曹操的提醒之后,曹彰一直做着战争准备,比如集结兵力。

曹彰必须集结兵力才能对抗来袭的马超,当然,这只是曹操和曹彰的一个猜测而已。

在曹操的推算之中,如果马超穿过大草原,突袭凉州,那么至少需要两到三万骑兵,这个数量已经和凉州的兵力差不多了。曹操到不是小看刘禅,怀疑李重没能力拿出三万人以上的骑兵,关键是骑兵的数量的过多,李重的后勤力量支撑不下去。

这个推断是曹操用反向推测的方法判断出来的,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曹操认为自己要是突袭并州幽州的话,也只能拿出两万骑兵来,李重的实力强劲一些,但也不会超过三万人的。

当然骑兵的数量也不会少于两万人,如果少于这个数字,那么马超偷袭的军队攻击力就不够了,等于白白给曹彰送战功。

其实如果不是曹彰集结兵力,抽调各县的兵卒,马超也没那么容易占领昭武县的。

那么曹彰为什么要集中兵力呢,当然是为了一举击溃马超了。这绝对不是曹彰的战术失误,对于曹彰来说,不集中兵力,就相当于给马超各个击破的机会。

另外还有一件事很重要,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马超千里突袭之后,正是全军最疲惫,最虚弱的时候,曹彰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的。如果真让马超占据了一个城池,休养生息几个月,以曹彰现在的兵力,还不是马超的对手。

别忘了,在凉州,曹彰可没有任何主场优势可言,在地利的优势上,曹彰甚至还不如马超。

刚巧,曹彰带着两万大军来到觻得县附近,这并不是曹彰侦察到了马超的行踪,纯属运气而已。但既然到了觻得县附近,曹彰自然要四处侦察一下了,毫无疑问,大漠到凉州的通道是必须要派兵侦查的。

而这个大漠到凉州的通道,就是管亥走的那一条,这也是马超认为管亥走的道路不够隐蔽的主要原因。

所以管亥这一路上行军并不平静,没少和曹彰的斥候接触,交战……说是追杀更合适一些。不过管亥在郁闷之余,也将错就错,直接竖起马超的军旗来,这不是为了吓唬曹彰,而是为了吸引曹彰的注意力,给马超创造偷袭的机会。

既然发现了马超的行踪,曹彰自然要全力以赴了,当然,曹彰也不确定来人是不是马超,斥候还得不到那么精确的情报。但是对于曹彰来说,来人是不是马超没有太大的却别,就算这路军队是虚兵,曹彰也必须要快速击溃管亥,在对付那一路莫须有的实兵,不然的话,虚兵随时会转变成实兵的。

就在出丹县一百五十里处,曹彰和管亥两军相遇了。

说一下两军交战的战场,管亥的行军通道大约有两三里宽,但这并不是说通道两边就不能驻军了,在通道两边,都是滚滚黄沙,长时间驻军不行,但在短时间内,还是可以当做战场的。

所以对于曹彰来说,是没办法伏击管亥的。曹彰能做的就是击溃管亥的军队,然后追杀管亥,这个任务也不是很容易完成的,管亥的一万兵卒都是骑兵,一心想要逃跑的话,曹彰还不一定能拿管亥怎么样。

当然,战局也不绝对,一切都要看实际发展。

不过有一点却可以肯定,这种千里行军突袭最怕的就是主将身死,一旦主将身死,军心崩溃。

于是曹彰一上来就出阵挑战马超,注意,这绝对不是曹彰自己找死,实际上曹彰非常清楚,他绝对不是马超的对手。现在能和马超单打独斗的人已经不多了,也就是赵云、许褚等有限的几个人。曹彰还不行!

曹彰的意思是试探一下来人到底是不是马超,如果真是马超,那打上几十回合,自己逃跑也就是了,输给马超……绝对不丢人!实际山曹彰都不用打上几十回合,现在的曹彰还是个无名小卒(对于李重阵营的人来说),没人知道曹彰实际上也是各大高手,生裂虎豹的猛人,能支持三五个回合,就没人笑话曹彰了。

管亥也不知道!这次是李重疏忽了,忘了曹彰这个人。

…………

凉州这个地界,初春的天气并不好,时常风沙大起,荒漠边缘更是如此,曹彰出阵挑战,身形都已经被黄沙笼罩起来了。

管亥冷笑一声,喝道:“曹彰,黄口小儿,也敢和我家马将军动手,看我管亥取你性命!”

曹彰挥手扫开向嘴边袭来的黄沙,极不耐烦的喝道:“那我就先斩了你吧!管亥……速速上来领死。”

说实话,管亥小看了曹彰,曹彰又何尝没有瞎看管亥呢,这些年来管亥一直留在邺城训练军队,在曹操阵营中,已经渐渐忘了管亥这个人了,至少年少的曹彰是没注意过管亥这个人的。

两个软柿子掐到一起!

仅仅交手了十几个回合,曹彰和管亥就不约而同的龇牙咧嘴起来,对手很强悍!

管亥的心里很郁闷,对面的曹彰也就二十多岁,但武艺绝不在自己之下,错了……是绝对比自己高。曹彰已经进入一流武将的门槛了,而管亥还在二流武将巅峰游荡,不得入其门。这就是管亥最郁闷的,难道天赋真的比苦练更要吗?

爱迪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被贴到学校的墙壁上面,忽悠了无数可怜的学生,但其实爱迪生这句话还没说完,被学校刻意隐藏起来的后半句是: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管亥是不知道这句话,要是知道,一定会把爱迪生因为知己的。

同样,曹彰心里也很惊讶,在他的心里,李重阵中确实有不少高手,像赵云马超太史慈等人都是自己打不过的,魏延等人也不过和自己在伯仲之间,但却没想到,籍籍无名的管亥也是一个高手。虽然管亥还不是自己的对手,但想要杀死管亥,也是千难万难的。

想想看,当年管亥围攻北海,就连太史慈都没能在单打独斗中杀死管亥,就更别说稍逊一筹的曹彰了。

滚滚黄沙之中,刀光乱舞,转眼之间管亥就和曹彰拼杀了五六十回合。拼杀之中,管亥忽然心中一动,运力猛劈几刀,逼退了曹彰,策马逃回本阵。

回到本方军阵之后,管亥立即将一万骑兵分成两队,一队向吉兰素湖方向撤退,另一队留下来掩护。

见到管亥有撤兵的意图,曹彰当即率兵突袭,与管亥断后的军队混战在一起。在隆隆的战鼓声中,两支军队在大漠中厮杀起来,当真是玄旗遮红日,赤血染黄沙。

两只军队厮杀了大半个时辰,管亥兵少稍处劣势,只得带兵退却,曹彰自然紧追不舍,两支军队展开一场追逐战。

河北骑兵中精通骑射的骑兵都落到军阵的最后面,来回交换位置,用羽箭阻击敌兵。

在混战之中,河北骑兵兵少,落到下风,但在追逐战中,河北骑兵并不吃亏。

第一,河北骑兵非常熟悉这种追逐战,当年扫荡草原,他们也经常使用这种战术。

第二,由于战马奔驰的速度很快,所以曹彰的骑兵相当于逆风作战,在羽箭的射程上吃了很大的亏。

第三,一追一逃,曹彰的骑兵都是军阵最前面的人中箭,兵卒落马之后,会阻碍后方骑兵的前进道路,而河北骑兵则没这方面的顾虑。

当然,河北骑兵这种优势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管亥先行撤退的骑兵还要押送粮草(包括抢来的牛羊),所以行军速度并不快,于是没过多长时间,断后的骑兵就和现行撤退的部队汇合了。无奈之下,管亥只得轮换兵卒,再次与追兵展开混战。

推荐的最后一天,蜘蛛求订阅,求收藏,求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