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
字体:16+-

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战之前的试探

为了和曹操的大战,李重在见过周瑜之后,立即开始整兵备战。十余万大军参战,光是调集粮草就得数月之久,还要修理铠甲、兵刃,还要调遣各个将领。一直到建安八年六月,李重终于才完成备战工作。

在这几个月中,刘备也将江东的形势稳定下来。一想起这个周瑜就憋了一肚子气,本来三个月的时间根本不足以刘备彻底评定江东的,但以顾雍、诸葛瑾等人为首的江东士族死命打压孙策的残余势力,竭力辅佐刘备,这才让刘备能在短时间内稳定住局势。

为什么这样呢?说实话,这些士族对打压孙策的残部要比刘备都尽心,他们比刘备还怕孙家东山再起,刘备败了不要紧,回到荆州就是了,可孙氏家族不把他们这些背叛者扒皮抽筋才怪。

同样的道理,西凉的阎行也竭力打压马超的残余势力,让曹操能在短时间内控制西凉,而曹操麾下夏侯渊也打得严颜毫无还手之力,不出意外的话,涪县陷落也只是时间问题。

建安八年六月初六,李重聚集在邺城的五万大军踏上征程,预计在白马和濮阳的太史慈汇合,征讨曹操。

牵一发而动全身,李重一动,曹操自然也随之而动。为了对抗李重的大军,曹操亲自坐镇虎牢,指挥全局。

对于李重灼灼逼人的攻势,曹操采取了忍耐态度,坐看李重一路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小黄县。小黄县位处陈留北六十里出,也是陈留以北最后一个县城了,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囤粮之地。

由于曹操的不抵抗政策,李重很轻易的就攻下小黄县,完成了第一步战略部署。

下面看看李重的详细战略部署,最北边的战线是由甘宁负责的,现在是六月,正是大河水势最大的时候,极其适合水军行动。所以甘宁率领的一万余水军出兵河内郡,直接威胁洛阳。

当然,李重并不指望甘宁能打下洛阳来,这不现实,甘宁的主要任务是威胁洛阳,迫使洛阳的守军不能随意支援虎牢,同时骚扰一下曹操的粮道。

徐州的张辽依旧是以守为主,但这一次李重要把战线前移,攻克广陵县,将控制以北的土地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这个军事任务比较简单,张辽手中有三万军队,攻克一个广陵县不成问题。

最南端就是任城的赵云了,赵云的任务最为艰巨,也最为危险,就是防备刘备的突然袭击。

虽然刘备刚刚平定江东,还没时间调集兵卒北上,但谁也不敢保证刘备能否发疯一下,特别是在马超投靠刘备之后,荆州军队的机动力上升了一个档次。

占据了小黄县之后,李重立即按照周瑜的计划兵分两路,一路西进杀奔虎牢,一路南下杀奔陈留。

七万军队,高顺和廖化等人负责驻守小黄县,同时负责粮道的安全问题。

李重率领魏延、李儒、周瑜等人率领两万大军前去虎牢和曹操决战,而太史慈则和程武、陈宫等人带领剩下的兵卒决战夏侯惇。

由于距离不同,李重带着军队先行出发,而太史慈则先留在小黄县打造攻城器械,等到万事俱备、再进攻陈留。

李重并没能直接攻打虎牢,到了荥阳,就遇到曹操的第一波抵抗。本来荥阳也是一个大城,但由于连续的战乱,荥阳城的防御力已经降低很多了,所以曹操只留下三千人驻守。

虎牢有曹操亲自驻守,那么负责驻守荥阳的大将自然是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了。

同样,李重这边也有五千先锋军,小将魏延就是这只军队的首领。可以这么说,徐晃和魏延的交锋只能算是一个试探而已。

所以徐晃也没有死守荥阳,而是出城和魏延大战了一场。兵力上魏延占优,但在经验上魏延却照徐晃差了许多,再加上徐晃的军队以逸待劳,一场大战下来,双方伤亡所差无几。

一场试探下来之后,徐晃立即撤兵虎牢,而魏延也无力追击徐晃,只能留在荥阳等临床的大军到来。

从小黄县出发,过荥阳到虎牢,李重一共用了十天的时间,现在已经是建安八年六月二十四了。

必须要说明的是,李重出兵的时间是经过严密计算的,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粮草。陈留一带沃野千里,粮产丰富,李重必须要收割陈留附近的野谷。不然的话,刚经历过一场严重灾荒的李重根本负担不起十余万军队(七万是军队的数量,不包括民夫)的消耗。

野谷不光可以作为军粮使用,还可以当作诱敌出城的物资,李重缺粮,曹操也缺粮。

所以李重才会在六月出兵,赶在野谷没有成熟之前动手。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重到了虎牢之后,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而是陈兵虎牢关外,将曹操的军队堵住,派出民夫四处收割野谷,以充军粮。

曹操立即按捺不住了,见到李重兵力和自己相差无几,立即打算出兵和李重野战一场。这不是曹操没有耐心,李重这一手太欺负人了,就跟抢2劫还要受害者请吃饭一样。曹操也是一代枭雄,无论输赢也咽不下这口气啊。

八千军队在虎牢关下布下阵势,压向李重的大营。

而李重也不愿意放弃和曹操打消耗战的机会,立即派出八千兵卒迎战曹操。这不是说李重非要和曹操斗气,你出多少兵卒我也出多少兵卒,李重也想用优势兵力和曹操交战,关键是人家曹操不同意啊。

李重当然不会自己指挥军队了,他知道自己赶不上曹操,真正指挥军队的是周瑜而已。

曹操和周瑜都是军事名家,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会布出什么奇怪的阵型,军队的配比上放几乎都是一样的,六千步兵居中,前方刀盾长枪,后方弓箭硬弩,两翼各有一千骑兵护卫。

见到李重出营迎战,曹操立即止住军队前进的步伐。

“轰……轰……轰……”兵卒的脚步声沉闷而又整齐,就像战鼓声一样压迫人心,转眼间两军就接近到一百步的距离。

随着周瑜和曹操的命令,弓箭手拉动弓弦,一排排羽箭斜指天空,闪烁着幽冷的光芒。

羽箭相互穿梭,射入对方的军阵之中,噗噗作响,曹操和周瑜的对战正式拉开序幕。

对于曹操和周瑜来说,这场小型战争至关重要,所以两个人都竭尽心力的指挥战斗,生怕出现一丝错误。但对于旁观的众将来说,这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曹操和周瑜的指挥艺术在这个年代绝对数一数二。

八千军队简直被周瑜和曹操拧成一股绳,活像一个武林高手,攻守转换之时毫不拖泥带水,一击即退,不留破绽。但是这样一来,兵卒几乎都没有落单的,都在有军的保护之下,基本上死不了几个人。

这样的交战无疑是漫长的,一开始还好,众人还都看得津津有味,但半个时辰过去了,双方依旧伤亡无几,众人都有些昏昏欲睡了。

然而在这时,周瑜和曹操的指挥都开始出现破绽了,兵卒的伤亡数量骤增。

这不是曹操和周瑜的指挥到极限了,而是双方兵卒体力下降的原因,半个时辰的厮杀,已经到了兵卒的体力极限。兵卒的动作跟不上了,双方的指挥自然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失误。

所以双方个有上百兵卒脱离的大部队,落到对方的刀锋之下。军阵对落单的兵卒是砍杀是碾压性的,也就在一眨眼的时间,沙场上就多出了数百具残缺不堪的尸体,血腥之气顿时浓郁起来。

在场众将顿时精神一振,曹操和周瑜却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战局又陷入平淡之中。

一个时辰过去了,战鼓声都沉寂了下去,兵卒的喊杀声也都软弱无力,刀子砍到人身上都砍不死人,兵卒更是只见伤,不见死。

自古大战无名局,真要是一方以友摧枯拉朽的优势击败一方,就不是曹操和周瑜之间的斗法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曹操和周瑜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收兵罢战。双方的步兵在骑兵的掩护之下,慢慢退到弓弩射程之外,回转大营。

回到大营之中,曹操和曹操立即开始研究战局,寻找对方的破绽。

对于李重来说,他的兵力充足,准备充分,所以还有主动求变的能力。而对于李重来说,最好的变数,最有用的变数就是甘宁的水军。

甘宁的一万多水军控制着大河中下游的行道,可以随意移动,视曹操水军为无物。

曹操也不是不想对付甘宁,关键是曹操这些年来一直没有组建大规模的水军,麾下的将领也没有精通水战的人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甘宁耀武扬威了。

李重的大帐之中,李儒、周瑜、魏延、管亥等人齐聚一堂。

李重开篇明义,一上来就开口说道:“诸位,如今我军南征曹操,只许胜、绝对不能无功而返,必须要攻下虎牢和陈留,现在就看众位有何破敌之策了?”

…………

打过这一场大战,就是此卷的结尾了,那么在结尾之处,就是本书第一个大高潮,几乎所有的猛将和谋臣都会登场。

曹操方面夏侯惇、许褚、徐晃、曹仁、庞德、荀攸、荀彧、贾诩、司马懿都会出场。

刘备方面,关羽、马超、黄忠、诸葛亮也会参战。

而李重方面,赵云、太史慈、甘宁、魏延、李儒、陈宫、周瑜早已经登场了。

在蜘蛛的设想中,这样的大战应该是跨越空间的,绝不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

看在这些谋臣猛将的面子上,给点月票,红票啥的吧,成绩好可怜,订阅也好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