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女荣华
字体:16+-

第四百二十七章 线索出现

裘漱霞一时间难做决定,所以没对外透露任何风声,只作还在追查。

但寿春伯急于知道真相,更急于控制真相,却没什么功夫拖延的——他虽然很想相信朱期贵就是真凶,此外再无任何罪魁祸首,但为了让母亲晋国大长公主不存疑虑的信任这个结果,仍旧亲自沿着郑恪己提供的缉凶路线,再次排查了一遍。

说起来从推断上看,朱期贵乃真凶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

简夷犹在携眷属搬到辽州城后,只守了几天墓,跟着就按照默认的规矩,称病离开孝庐,接下来他本该在宅子里“养病”,但实际上却行踪飘忽不定,时常私下见这个见那个——他见的都是简平愉父子留给他的人手,至于他跟这些人商议什么,连一直遣人秘密监视他的简离邈都不是很清楚,更不要讲其他人了。

由于外间多多少少都知道简家二房、三房不和,简平愉生前又向来偏爱二房,所以大家都认为,这是简平愉在分家时做了手脚,私下给二房留了东西,交给心腹掌管,等分完了家,再让简夷犹去分别收取。

否则一个才死了祖父跟亲爹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守孝,需要成天鬼鬼祟祟的出入在辽州左近?

简氏族人为此其实没少撺掇大房跟三房质问他——不过这两房人都没理会,三房是根本不缺钱,大房则是不想担上欺负人丁单薄的二房的名声。

这么着,尽管简家很多人都知道简夷犹守孝期间不怎么安份,却因为大房跟三房不肯出头,他们场面上总不好越俎代庖,只能就这么看着了。

这点有很多证人,没法作假的。

而朱期贵就是在简夷犹偶然前往荒县,与某个曾在简家做过管事的人单独会晤时,盯上了这位素衫简饰却不掩富贵气象的年轻公子。

至于说他正面交手不是简夷犹的对手,是如何绑下简夷犹跟简夷犹的护卫的——他在简夷犹回辽州的路上,设了陷阱——陷阱的位置跟具体情况,郑恪己跟寿春伯都亲自去看了,没有发现任何破绽。

而简夷犹此行乃是保密的,甚至只带了两个护卫,那两护卫还没参与谈话,这点已从荒县那管事口中得到确认。

所以辽州这边根本不知道他的去向,自然是只能乱找一通。

至于说简夷犹失踪的消息传开后,荒县那管事按说算算时间可知,简夷犹是在跟他谈完了离开后出的事——那管事在朱期贵伏法后被缉拿到衙门,大刑之下才期期艾艾的开口:“小的以为三公子他被什么事情缠住了暂时脱不开身,怕坏了三公子的事情,所以没敢讲。”

其实他虽然确实有这样的考量,但也是担心简夷犹当真出了事情,那样的话,说不得他就会被迁怒。而闭口不提的话,由于简夷犹此行乃是保密的,且他的护卫也一起不见了踪影,没准还有蒙混过去的指望。

至于说简夷犹找他什么事,这管事也承认,简平愉生前确实留了一手,将约莫十万两银子的产业隐匿了下来,在分家之后,私下交与简夷犹。

这笔产业经简平愉料理首尾,表面上跟简家半点关系都没有,大房跟三房哪怕要计较,也很难找到理由平分。

不过二房现在到底势弱,大房跟三房如果真要为难简夷犹的话,不是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的。

所以简夷犹才会单独与这些管事联络,商议如何瞒过大房与三房,将这笔产业转到二房名下。

案卷记载,郑恪己在这里追根问底了一句:“既然这笔产业乃简老国公私下赠与二房,简三公子何以在后事结束后立刻与管事私下见面,而不是守完孝,返回帝都时再作计较?”

毕竟简夷犹才回故乡,人生地不熟,祖父跟亲爹的孝又还没守完,这种时候出出入入,谁能不生疑?他要真想瞒住大房跟三房,拿到祖父留的东西,照常来讲,应该好好的韬光养晦,等没人注意他了,再行动嘛!

那管事则道:“本来老国公也是这么叮嘱三公子的,但听说三公子之子尝因染上风寒,前往大房的药铺拿药时,被掌柜讥诮与拒绝,后来不得不请人改了药方,去掉内中名贵的几味,只用寻常药物——这事儿让三公子郁结在心了好些日子,这才决定尽早将老国公留下来的东西拿到手里。”

——结合简夷犹一直很受祖父与父亲的宠爱,即使晋国大长公主与太皇太后更偏爱简虚白,但简夷犹也是娇生惯养里长大的富贵公子。

这回返乡,非但两座靠山都没了,二房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在药铺掌柜那受到刺激后,急于把祖父给的东西拿到手,好出掉胸中那口恶气,倒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说这么做会不会被大房跟三房发现,继而与他发生争执——当时审问管事的郑恪己,跟这会看案卷的寿春伯,均是一个想法:没准他就是希望大房跟三房发现呢?

毕竟简夷犹虽然失去两座靠山,却还有个晋国大长公主的生母在。晋国大长公主素来谁弱她偏心谁,眼下二房明显势弱,何况十万两银子的产业,对于眼下的三房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即使晋国大长公主知道简平愉偏心二房,逼着二房把这笔产业拿出来均分的可能性有多少?

而大房——晋国大长公主跟简家大房虽然没什么恩怨,可也没什么感情,大长公主不是很公正的人,她会在意简家大房吃亏不吃亏吗?

说到底,年轻的简夷犹是不忿自己的遭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报复。

只可惜他没想到的是,这报复还未完成,他自己先死了。

不但他,连他的妾与唯一的孩子,也没了——简家二房,竟就此绝嗣!

寿春伯放下案卷,揉了揉额,他怀疑,却找不出破绽,是以合目片刻,睁眼时却关心起沈氏母子之死来:“这么说,害了我那侄儿的地痞,与朱期贵没有关系?”

辽州刺史郑恪己斟酌着措辞,道:“依下官之前的提审来看,是这样的。不过,地痞所言的斗笠男子,至今没有消息,所以,此事是否当真如此,下官不敢妄言!”

“斗笠男子?”寿春伯喃喃自语,“通缉了这么久,居然一点消息也没有吗?”

“下官惭愧!”郑恪己小心翼翼道,“各处虽然有人揭榜,但经过查证,发现都是捕风捉影,不足为信!”

寿春伯沉吟道:“这人虽然面容不清,但凭远比常人魁梧高大这点,以及多次趁夜进入我三弟的宅中,两条线索,按说怎么也不该全没消息!”

但现在事实就是毫无音讯——寿春伯沉默下来,这种情况很好解释,即使这斗笠男子早已离开辽州附近的地界,可他到底曾经出现在辽州,却没人提供这样的线索,显然是因为他一直都藏匿了行踪!

那么他肯定有同伙,而且同伙在这里的身份、权势都不低,否则一来不可能把痕迹扫得如此干净;二来也不可能将风声瞒得这么紧,毕竟眼下通缉的数额已经高达一万两银子了!

其中衙门出一千两,简家出九千两,简家甚至放出风声去,帮助缉拿到斗笠男子的人,不但可以得到这万两悬赏,还能成为简家的座上宾!

这样都没人举报,寿春伯很难不怀疑简家三房。

偏偏他这回前来的目的之一,就是必须给简家三房开脱!

其实要说感情的话,寿春伯对简夷犹、简虚白这两个弟弟都没有很深厚。

因为他其实不赞成晋国大长公主改嫁,只是他又是个孝顺的人,再加上晋国大长公主跟老寿春伯之间的感情早就破裂了,所以他也不忍把反对的话说出口。但对于异父弟弟妹妹们,难免存着隔阂与疏离。

这也是他这些年来一直显得沉默寡言的缘故,包括晋国大长公主在内,都认为他是天性如此。毕竟这世上不爱说话的人有很多——却不知道他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跟继父以及异父弟弟妹妹们相处,这才故意鲜少开口。

既然大家都默认他是个沉默的人,那么当他不耐烦跟弟弟妹妹们讲话时,大家也不会觉得他是不喜欢弟弟妹妹,只会认为他本来就是这个性.子。

如此,一家子的和睦得以延续。

所以对于太皇太后与端化帝的秘旨,寿春伯没太多反感,毕竟他自己也认为,相比为简夷犹讨个公道,还是哄好自己亲娘来得紧要。

但首先他得把真正的真相查清楚,将一切可能指向简家三房的线索全部扫除!

避免有朝一日真相曝露,那时候如果晋国大长公主还在,怎么受得了?

“辽州附近的大族,可有与简氏有怨的?”寿春伯踌躇片刻,问,“这些人家……可有查过?”

郑恪己闻言心头一跳,他不知道寿春伯的心思,所以回答得非常斟酌:“简老国公德高望重,又曾贵极人臣,城中乡里,都对老国公十分钦佩,并无与老国公及简家发生争执的。再者,辽州地方偏僻,原也没多少真正的大户。所谓的大族,说到底,也不过是乡间一介土财主罢了!”

言外之意,简家跟本地大族没恩怨,而且,本地的大族也没本事奈何得了简家人。

他这么说倒也不全是为了维护本地大族,主要还是为自己考虑:如果简夷犹被认为死于朱期贵之手,朱期贵只是一个犯过罪充过军的庶民,他不懂得礼仪廉耻不知道敬畏国法,犯下谋害大长公主爱子之罪,郑恪己虽然同样得领个治理无方之罪,但还有斡旋余地;

但如果本地大族被扯进这件事情,意义就变了:能称大族的,哪能跟官府没点来往?

逢年过节,冰炭孝敬,举国都是应有之例。

一旦这种家族成为罪魁祸首,郑恪己可就不是领个治理教化无方的罪名,说不得就要成了官绅勾结,酝酿什么他想都想不到的大阴谋了!

“也罢,你先下去吧,我再想想!”寿春伯的本意只是想做两手准备,在暂时查不到人的情况下,先找个替罪羊备用,但见郑恪己这么说,想了想,到底没勉强,“回头有事我再找你!”

郑恪己暗松口气,起身告退:“下官遵命!”

只是他才走到门口,不想外头有名衙役飞奔进来,一脸狂喜道:“有人揭榜了,那斗笠男子有消息了!”

郑恪己一怔,身后寿春伯已腾的站起,一边大步朝外走,一边急问:“谁揭的榜?人在何处?!”